从古至今,日本从我们这里抄袭走了多少

白癜风的治疗秘方 http://m.39.net/pf/a_4786525.html

同学们提到日本,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是华丽的和服?

是我们吃不惯的刺身?

是秒速五厘米的樱花?

是日剧中的鸡汤台词?

还是唇红齿白的艺伎妆呢?

日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可以说是非常完善,而且这些传统文化,绝大多数都来自中国。我们的文化传入日本之后,在岛国生根发芽,并且开出了不一样的果实。

说穿了,就是“会抄”!今天我们就总结一下,从古至今日本从我们这里“抄袭”走了多少东西?

一、历史中的日本使者们

在我国,最早记录日本历史的是《后汉书·倭传》。

在这本书中,记录了有个名为“邪马台”的使者,向天朝进贡便宜货,并请求赏赐的故事。

由于“邪马台”的读音和今天的“大和”的读音相近,而且“邪马台国”被国际权威学术界一致认为是日本国家的起源。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些人就是最早来到中国“交流学习”的日本人。

在隋朝时期,日本又派来了一个叫做“小野妹子”的使者出使中国。虽然人家的名字叫做“妹子”,但是却是标准大男人一枚。而且也不是微博上喜欢吐槽的那位哟!

话说这位小野妹子给隋炀帝带了一封信——《致隋炀帝》:

“日出处天子(圣德太子)致日落处天子(杨广)无恙”。

这句话直接激怒了杨广,估计他在心中会想:“弹丸小国还敢妄称天子”。

在唐朝(年——年)建立之后,中日两国才有了正式的官方交流。

在短短的年间,日本就派遣了19批遣唐使来到大唐学习。像《猫妖传》里的空海和阿倍仲麻吕就是被日本派来“交流学习”的。

值得一说的是阿倍仲麻吕在公元年9月,历经了艰苦终于到达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唐长安”。当时的日本还处于奈良时代,和开元盛世相比就好似穷乡僻壤。

阿倍仲麻吕这位日本的“留学生”,化名为“晁衡”,进入了国子监开始了他的异国之旅。在此期间,他和大诗人李白迅速组成了CP,没事就去曲江边赏樱。晁衡把大唐的文明记录在小本子上,带回到了日本。于是就有了中国的文化在日本生根发芽。

日本从中国这里,都学到了什么呢?

二、文字

记得《国家宝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民族有多伟大,就得看它的文字。”

文字对于唐朝人来说,实在是太常见了,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日本当时是一个没有文字的国家,还只能刻木结绳记事。

直到遣唐使把《论语》、《千字文》等文献典籍带回日本之后,他们才有了唯一正式使用的文字:汉字。

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年),就是汉字和以汉字为音标所写的日本语夹杂而成。

但是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汉字是很难的,尤其是读音,于是就出现了“真名”,就是用汉字作为读音来记录日语。即“音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空耳”。

再后来,日语里又出现了平假名和片假名,现在的外来语就通常用片假名表达。

三、年号

同学们都知道,日本的新年号为“令和”,来自日本的古籍《万叶集》。

这是日本首次引用本国古籍作为年号,之前的年号都是引自中国古籍,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平成时代,就是引自《史记》和《书经》两部典籍。

当然,日本的年号制度也是源自中国古代。不过中国的年号在正常情况下实行的是“翌年改元制”,就是说一年里面不能有两个皇帝。但是日本却打断了这个传统。明仁天皇让位给儿子德仁天皇,导致今年的前半段是平成时代,后半段是令和时代。

三、诗书画

1、诗歌

随着文字的传入,诗歌在日本也盛行了起来。当时的日本留学生们把诗歌作为大唐的主流文化,带回日本之后,受到了日本人的欢迎。

而最受欢迎的还是诗人白居易,可以说是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都对他非常崇拜。

日本的第一本小说《源氏物语》全文有处引自白居易的诗歌。

日本的随笔文学源头《枕草子》引用中国典籍23处,其中《白氏文集》就占了13处。

2、书法

在日本的飞鸟时期,日本的书法作品还是对于大唐书法的拙劣模仿。

唐《化度寺碑》

持统天皇时期《那须国造碑》:

到了奈良时代,日本人的书法有了长足的进步。就拿这幅光明皇后的《乐毅论》来说,它抄袭的地方是笔法和结构。

光明皇后的《乐毅论》(年):

王羲之《乐毅论》(褚遂良本,约年):

而它的布局基本上把《兰亭序》照搬了过去。可以说,日本当时的书法作品,都带有很深刻的唐代烙印。

3、绘画

日本的著名画家中村不折曾经说过:“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内藤湖南也曾说过:“我国(日本)的绘画,主要起源于中国。每当中国的绘画随时代而有变迁时,便影响我国(日本)。”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

百济画师阿佐太的《圣德太子像》:

这两幅画在结构上如出一辙。再比如下面这两组画:

这两幅画都是树下美人的六扇屏样式,区别在于上面那副是正品,下面这幅是A货。

难怪日本美术理论家伊势专一郎曾说:“日本的一切文化,皆从中国舶来。”

四、衣食住玩

1、衣

这还要从刚才提到的“阿倍仲麻吕”说起。

他进入国子监的第一天,发现自己的同学都身穿款式时髦、色彩鲜艳的唐服。而自己却穿着倭服。

他在内心里实在是羡慕,于是记录下了唐服的样式,带回了日日本。之后天皇下诏:“天下百姓衣服一律仿唐模样,改为右襟。”

原本日本人穿衣服的习惯是“左襟”,但是在孔子的眼里,强盗才穿左襟的衣服。日本为了摆脱“强盗”的形象,把衣服全部改成了“右襟”。

还有日本现在的木屐,其实来源于东晋谢灵运的谢公屐。

2、食

日本人不仅在穿衣方面抄袭盛唐,在饮食上也没有放过。

就拿刺身来说,又称“鱼生”,古称鱼脍。早在《礼记·内则》中就有“肉腥细者为脍”的记载,意思就是有的肉煮过后就不鲜了!

到了唐代,又有了很多赞美刺身的诗句。王维的“侍女金盘脍鲤鱼”,白居易的“脍切天池鳞”和“朝盘鲙红鲤”,都是其中的名篇。

现在我们所说的“脍炙人口”,“脍”指的就是刺身。

不过有一点不同,中国的“鱼生”都是淡水鱼,而被日本“抄袭”过去之后变成了“海水鱼”,日本人真是“海的味道我知道!”

还有茶道也是,几千年前的长安流行的是蒸青团茶。

喝的时候需要把茶团磨成粉末,加入少量温水搅拌饮用。完成后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是不是很像日本的抹茶呢?

没错,抹茶就是从我们这里传入日本的。

除了茶道、刺身之外,像混沌、煎饼什么的也一起打包带到了日本,被称为“唐食”。

3、住

说完“衣”和“食”,我们再来说说“住”。

唐代的长安,可以说是城市设计的大作,尤其是城中的宫殿和寺庙。

长安城将宫殿、官署、民居区别开来,全城的街道划分为棋盘形。皇宫坐北朝南,有种居高临下俯视天下之感。

而平安时代的日本先后建造了两座都城,平城京和平安京,乍看上去和长安城一样。

4、玩

物质生活丰富的唐朝人很“会玩”,日本人也从唐朝那里学到了不少娱乐活动。像被日本人视为国技的“相扑”,它的老祖宗就是我们中国的“角抵”。

中国的角抵渊源甚久,早在上古时期就有蚩尤部落“以角抵人,人莫能御”的传说。

而殷商时期,角抵要脱衣扎腰,裸露臂腿。

到了唐代甚至专门修建了一个运动场,用作角抵训练和表演。

从唐代的相扑图中可以看出,与现在的日本相扑非常相似。

据说在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唐朝曾派出一支队伍去日本吊唁天皇,并安排相扑选手进行表演。此后相扑就在日本开始盛行。

除了以上所说的,中国的盂兰盆节等节日,鲤鱼旗、榻榻米等物品,大天狗、九尾狐等妖怪传说都传入了日本,被日本文化吸收消化。

差点忘了,就连现在日本的象征——樱花,也是由日本使者带回东瀛的,经过一千多年的种植栽培,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符号。

虽然说日本的诸多文化都是来源于中国,但是不得不承认日本“抄袭”得很漂亮,比较完善地把唐文化或者说是汉文化继承发展下来。现在人们提起樱花、和服和艺伎妆只会想到日本,还能有多少人会把这些与我们的盛唐联系起来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