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想起日语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怪我(けが)”(受伤之意)。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日语要把受伤写成‘怪我’呢?是不是他们认为受伤都是个人的错,与民族文化有关吧?”想多了。不过,如果这样联想能帮助记单词也好。
这里就要谈到日语“当て字”,它是“假借字、音译字”的意思。用假借字构成词语时,只用到了汉字的表音功能,没有用其表意功能,所以,这样的词语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是没关系的。
引入中国文字之前,日语的“受伤”有固有读音kega,含义是“受伤”,但是没写法。引入中国文字之后,就把“ke”音写成汉字“怪”,把“ga”音写成“我”,结果歪打正着就变成了汉语的“怪我”。
类似这种只用汉字字音,不用汉字字义而形成的“奇怪”的汉语词的例子尚有不少,《万叶集》中最为多。当时日本人还没有创造出平假名和片假名,只好把汉字当作表音符号来书写日语。现在看来,这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像“御無沙汰”“御馳走”“滅茶苦茶”都是此类词,这些奇怪的词语从字面看,完全不知道其含义。假名发明之后,这几个词用假名写作“ごぶさた”“ごちそう”“めちゃくちゃ”,看上去清爽多了。而之前《万叶集》中的表音汉字被称作“真假名”,或“万叶假名”。
别说中国人,就连一般日本人也读不懂《万叶集》,因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发明之后,日本人就开始用汉字的表意功能了,所以,大家看《万叶集》的感觉是一样的。
比如,看到“山”字,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脑海中都会出现山的形象;看到“桜”,脑海中都会出现樱花的形象。但是,如果把“山”“桜”用万叶假名写成“也麻(やま的音)”“散久良(さくら的音)”,想必大家都是一头雾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