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痛的自杀方式仅仅一人做到,被日本人

都说“生命诚可贵”,但古往今来也不缺自杀的人。如中国的屈原、英国的伍尔芙、日本的川端康成,他们的自杀不但丝毫无损其人生成就,还在他们光辉的形象上蒙上了一丝神秘的阴影。

不过,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选择死亡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许多自杀者追捧痛感小、死相体面的自杀方式,但著名的“自杀大国”日本却反其道而行之,推崇一种极其痛苦的自杀方式。

这种自杀方式,痛苦到只有一个人做到了,因此也被日本人崇拜了数百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自杀与日本文化

尽管各种宗教、文化和社会对于人们行为的要求和包容度各不相同,但有一种禁忌却是跨时空、跨文化的,那就是自杀。

在几乎每一种宗教里,自杀都是一种罪恶:天主教认为自杀是渎神,是擅自逃脱赎罪之旅;佛教认为,自杀者死后不可入轮回,灵魂会在痛苦中不断重复自杀前的七天经历的一切;伊斯兰教更认为自杀是违背真主的诫命,无法进入天堂……

不论古今中外,自杀者和自杀行为都会不可避免地招致他人和社会的谴责和鄙视,人们认为自杀者是懦夫、无情无义、没有道德的人。而在有一些国家,至今还被列为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

究其原因,不过是根植于生命的求生本能,要求人们不惜一切代价地活下去。并且,自杀会损伤社会结构:让家庭损失亲人、让社区损失成员、让社会损失劳动力,从根本上威胁到社会的存续与发展。

因此,出于人道主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人类社会才出现了普遍性的自杀禁忌。

然而,自杀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其研究自杀的著作《自杀论》中,详细分析和总结了人们选择自杀的四种动机: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

其中,他将作为个体行为的自杀与个体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认为自杀是一种个人选择和心理上的病态,也是政治动荡、经济萧条、社会失范和文化畸形的产物。

由此,他得出结论:一个自杀率居高不下的社会,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种“病态”。而日本,则是足以支持她论述的绝佳例子。

日本是东亚的“自杀大国”,其自杀率在发达国家中一直居高不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杀文化”功不可没:也许由于岛国多灾多难的自然环境,日本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死观。

在日本,自杀和死亡不像其他国家那么讳莫如深。人们阅读着自杀的武士的故事,每年春天结伴前去观赏“花期短暂、凋谢时很壮观”的樱花,甚至不忌惮将频繁有人自杀的青木原树海等地称为“自杀圣地”。

日本人甚至将死亡和自杀赋予了一种美学的色彩:他们推崇描写美丽事物转瞬即逝的“物哀美学”,渲染有情人结伴殉情的凄美,就连前些年火出圈的“匠人精神”的宗旨,也是充满死亡意味的“一生悬命”。

可以说,死亡、自杀及其美学,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切腹自尽的武士

说到日本的自杀文化,就不得不提日本的武士及“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起源于日本历史上的“幕府时期”,当时规模最大的“镰仓幕府”手下豢养的武士被要求对幕府领主负责,诞生了一整套道德要求。

进入江户时代,武士道精神吸收了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发展出了一系列以“名、忠、勇、义、礼、诚、克、仁”八大美德为核心的哲学和道德行为规范,约束着当时处于社会中上层的武士阶层。

最开始,武士道是温和而符合人性的,提倡遵守君臣秩序、忠诚和承担责任、宽容仁慈地对待他人。但随着幕府对武士的人身控制逐步加剧,武士道便慢慢异化成为对“天皇”“幕府”等统治者的愚忠。

以至于到了《叶隐入门》这一部“武士道圣经”成书的时期,武士道已经变成了为名誉和忠诚不顾一切的苛刻教条,武士之间甚至流行用自杀证明自己的高尚品格。

而身为贵族的武士自杀,也不能和平民一样。一种名为“切腹”的自杀手段,格外受到武士们的推崇。传统的日本人认为,人的灵魂储存在腹部,而切腹自尽就是让自己的灵魂从腹部出来,“坦露心迹、证明清白”,让人明白自己的赤子之心。

当然,一些追求完美的武士,还力争在切腹自尽上玩出花样:切腹不是随便用刀子对着腹部一捅了事,而是有一套严格的程序。

在切腹之前,武士需要沐浴更衣,身穿雪白的和服,端正地跪坐在榻榻米上。用于切腹的刀放在他的正前方,用特别的布料垫着。在拔刀切腹之前,他可以写作被称为“辞世之句”的诗歌,也就是遗言。

在这个过程里,他身后的介错人(负责为切腹自尽但一时间未死去的武士砍下头颅)也会准备好。一切就绪以后,武士揭开和服,拔出武士刀,从左至右切开腹部。

这时候介错人就可以进行“抱首”了,也就是用介错刀把武士的头砍下来。由于这一刀十分关键,所以介错人的剑术必须精湛。切腹自尽看似庄重优美,实则十分痛苦,很多人都完不成。

然而,武士们对于切腹自尽的追求并没有就此止步。如上的切腹流程还只是最基本的,因为武士的腹部只切了一刀,这被称为“文字切”。

在此基础上,武士们还发明了“十字切”,就是在“文字切”的伤口上再竖直切一刀。“十字切”对于武士的生理、心理要求比“文字切”高得多,痛苦程度也会加倍。

最难以完成也最受武士们推崇的切腹方式,还是“三字切”,也就是在腹部从左至右切出像“三”字那样两长一短的三道切口,由于太痛苦,因此几乎无人能做到。

除了武市瑞山。

一死成名的“偶像”

在日本,比起诸如冲田总司、织田信长等幕府时代著名的英雄,武市瑞山可谓是寂寂无名,唯一值得后人铭记的只有他的死亡:他是唯一一个完成了“三字切”切腹自尽的日本人。

生前的武市瑞山可谓是空有一颗枭雄之心,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与智慧:出生在年的他,虽然身为武士之后,从小就将武士道精神奉为圭臬,也勤于练武,但苦于天分不高和没有名师指点,武艺并不出众。

平平无奇的武市瑞山,渴望成为一位名扬天下的武士,正值樱田门外之变,他便趁着动乱大肆拉帮结派,公开挑衅幕府。可惜,他注定不是乱世枭雄,兴风作浪的结果就是被幕府一网打尽。

由于他的武士身份,他被判处切腹自尽。这本来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情,可武市瑞山却兴奋不已:他感到,他名垂青史的时机终于到了。

深受武士道精神熏陶的他,将死亡看作自己人生最后的“切腹表演”,必定要用最荣耀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一生。于是,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三字切”来自尽。

而武市瑞山也真的做到了:切腹当天,他戴着由自己妻子洗得干干净净的头带,梳着一丝不苟的发型,穿着隆重的和服,用锋利的匕首干脆利落地在腹部切出了完美的“三”字!

这惊人的举动令在场的人们都惊讶不已,消息传出,全日本的武士都将其奉为“偶像”,认为他彰显了武士的忠诚、信义和尊严。他也因此而名扬后世,堪称“一死成名”了。

如今,武士道作为一种落后的封建思想,在日本已经销声匿迹,后世的日本人也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不再将自杀当成荣耀与值得仿效的事情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勇敢地直面人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