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明的烟花,为何却被日本发扬光大

“爆竹声中一岁除”,按照咱中国人的习俗,全国人民集体放烟花爆竹都是在春节前后,但日本却专门产生了“放烟花”的烟火大会。

对于烟花,日本人有很深的情节。日本最古老的烟花大会是年为了纪念大饥荒和霍乱的丧生者而举办的隅田烟花大会,此后几百年的时间里,日本人一直保持着烟火大会的传统,并且衍生出新的内涵。

烟花大会

那么,浪漫、灿烂的烟火大会,对日本人而言,又有什么特殊意味呢?日本的烟火大会的出现,又有着怎样复杂交错的情缘?

一、烟火大会起源于盂兰盆节,是重要的节日仪式

1、人们以“火”来镇压饿鬼,纪念祖先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日本的动漫影视剧中,在提到花火大会时,往往还会伴随着这样一个节日:盂兰盆节。

盂兰盆一词来源于中国的「盂兰盆经」,于公元年传入日本。传统鬼节7月15日中元节期间,会举办“施饿鬼会”的祭奠,即通过向堕入饿鬼道的亡灵们施斋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摆脱饿鬼道。

花火大会先是从拯救饿鬼道的祭典演化成安抚由于饥荒饿死的灾民,再到后来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使得日本不再有人饿死,于是盂兰盆节也逐渐和日本纪念先祖的传统活动相结合,变成了一个纯粹归乡祭祖的节日。

日本的盂兰盆节有迎火和送火的习俗。在每年的8月13日(关东为旧历7月13日),各地会为了迎接祖先的归来燃起迎火,三天之后的8月16日,会燃起送火,送走亡灵。

盂兰盆节

到了17世纪,中国的烟花制造技术传入日本,很快便受到了广大时髦的江户人民喜爱。从此,在盂兰盆节燃放烟火成为日本人的习俗之一。

2、为了纪念饥荒中死去的人们,用烟火表示祝福

年,江户发生了大饥荒和瘟疫,江户城死伤惨重。火在古代常常被认为有拔除恶灵,燃尽一切不洁之物的功效,当时的幕府将军德川吉宗便在第二年的隅田川的水神祭上首次通过放烟花的形式祭祀在饥荒中死去的人们,镇压饿鬼。

后来这一活动便与同样需要迎火送火来镇魂的盂兰盆节相结合,成为了夏天的定番活动。因此每到7、8月份,新旧历盂兰盆节的前后,日本各地便会举办隆重的花火大会,在祭奠祖先的同时,也表示对逝去的亲人和活着的人们的祝福。

不过在这时候,烟花还只是用手拿着来燃放,尚不能“上天”。到了江户时代,最著名的两家烟火制造商「玉屋」和「鍵屋」卷入激烈的商战,两方都致力于创新烟花制作工艺,最终产生了能够在天上燃放的烟花,日本人称“打上花火”。

围观烟火的人们

此后的每一年里,人们都乐于围观这两大对头的空中烟花比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日所见的烟火大会的形式。

二、日本人以烟火大会来庆祝夏天的到来

1、日本以放烟火为夏日纳凉助兴

日语里有个单词叫做,意译为“纳凉活动的开始”。江户时代还没有空调,一般阴历5月28到8月26为纳凉时期,当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人们就知道,炎热的夏季来了,为了纳凉,人们可以在河边尽情玩耍放飞自我了。因此,期间,出租游船业和临水的餐馆、茶馆的生意特别火爆,人们都喜欢在水边或者船上吃饭、开宴会以纳凉。

为了助兴,这些餐馆茶馆就凑钱放起了烟花,因此,在夏季的夜晚,边看烟花边纳凉的文化就诞生了。凉风习习的河边,当绚烂的烟花绽放,一切烦恼和不好的感受都会消散,眼里心里只剩下美、幸福和期待,夏天的炎热瞬间消除。

2、到了现代,花火大会衍生出“甜蜜恋爱”之意,是年轻人喜欢的仪式

虽然关于花火大会的起源和意义有着上述的几种说法,但是现在的花火大会似乎已经有了新的含义。现在一提起花火大会,可能人们更多的会联想到“夏天”“甜蜜的恋爱”“告白”等充满活力,代表美好的词语。花火大会之前,日本的女孩子们也会精心打扮,然后跟恋人或者喜欢的人一起去约会,还会有很多表白也可能会发生在那一天。

在日本文化中,能和恋人一起去看看花火大会是件美好的事情,会成为一辈子的回忆。因此,每年夏天,日本各地都会举行壮观的烟花大会,俨然像在夜空中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人们因此又把它叫做夏季风景诗。人们可以穿着浴衣去参加烟花大会,看看烟花、还可以一边钓金鱼,一边吃章鱼小丸子。

在日本,一场烟花大会大概会有几十万人参加,东京的隅田河烟花大会每年都会有接近万人参加。会场周围的餐馆基本上都会在一个月前被预定满了。其实在日本人的眼里,烟火和樱花是同样重要的,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点,就是都很漂亮的,但可供大家观赏的时间都很短暂的,所以每年夏天日本人民都非常向往烟火大会。

日本人常说:“抬头看这肆意的盛放,难免会涌起对不凡的渴望吧,真希望做一朵灿烂的烟花。”

三、“花火大会”暗和日本审美文化,是日本民族的偏爱

在江户东京博物馆中,仍保存着名为《戸両国橋夕涼大花火之図》的作品,日本浮世绘师歌川国虎用他的画笔鲜活的记录下了当时烟花盛放的景象。在日本文化里,烟花已经超越了物质本身,成为“浪漫”和“转瞬即逝的美好”的象征,日本人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烟花上,暗和日本物哀的审美文化。

1、日本人以“花火大会”来表达物哀的审美观

如果我们跳出花火本身,回忆很多日本人钟爱的事物,也许会发现一些共通性——比如花火与樱花。日本人为什么钟爱樱花呢,因为它蕴含着日本人长久秉持的美学意识。这种美意识是什么?

别看樱瓣虽小,但聚集起来的力量磅礴,千鸟两旁的樱树枝被大团大团的花瓣压得垂下来,甚至能给人喘不过气的感受,这和日本社会长期崇拜的集体主义是非常相似的。

一阵风吹过,当细碎的花瓣从树上脱落,好像下一场漫天粉雪,花瓣翻转着徐徐飘落,停在街道,水面,行人的发梢。仿佛时间也在那刻凝固似的,这就是日本人钟情的另一种美——樱吹雪。

樱吹雪

越是美的事物,越是转瞬即逝。樱吹雪或者说樱花之美,在于在绝美中传达的悲伤。樱花的花期非常短,花开花败往往只有七天时间。在日本民族传统价值观中,存在浓重的物哀情结,物哀本身就是一种对消逝事物的悲悯迷恋。如此想想,烟花腾空后绽放,转瞬消失成一缕烟云,是不是也很相像呢。

物哀最早起源于平安时代,是文学上重要的文学审美理念之一。通过写一些景物,例如萧条的冬景、残破的一处小山丘等等,来表达和宣泄人物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幽情、以及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2、寄托日本人渴望成为“烟花”本身的愿望

日本人不仅通过客观事物去寻找物哀之美,他们中的有些人本身就是这种意识的践行者。《金阁寺》《伊豆的舞女》是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两个作者三岛由纪夫和川端康成也是一对忘年交,两人在当时都是文豪级别的人物。

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自杀,闻讯赶来的好友川端康成说过一句话:“三岛君,你不应该死在这里,应该是我死在这里,可惜我没这个勇气。”一年半之后,年4月16日,川端康成也离开了。

死亡是日本美的源头,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死亡的瞬间。

日本的烟花,不仅仅是一种表象美。它是一朵生长在夜空中,却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浓缩。一朵经年久远之花,岁月陪伴之花,情缘联结之花,物哀明灭之花。

站在烟花的角度。当小小的火苗爬升到自己所能抵达的顶端之时,它知道那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它会耗尽自己全部的能量,燃烧起整片天空,然后会有更大更美的烟花继续盛放,自己则化作一缕灰烟,消失的无踪无影。这循环往复地灿烂着,消逝着,轮转着,换取地面上的惊叹和赞扬。

四、总结

在日本人的生命中,花火大会是一种慰藉,正因为容易消散,才凝固为永恒的美。

日复一日的上班路,地铁咣咣铛铛的左摇右晃,年轻人被挤在人流中动弹不得,他或许幻想着今年花火大会的盛况,回忆着父母带自己第一次看烟花的情景,又憧憬那个陪自己一起赏烟花的人在哪儿呢?打开音乐,耳边传来米津玄师的。

告诉我们:周围越黑,请越要盛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4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