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鼋头渚满园樱花,蠡园桃花映碧水,是为

三月鼋头渚满园樱花,蠡园桃花映碧水,是为太湖绝佳处

鼋头渚,是我师傅每年春季写生的必到之处。她为了旧日俗念而来,必要到鼋头渚山顶走一遭,而我则纯粹是陪客。为了不让我看景太过无聊,师傅特意选了三月的初春,我却问她为什么。她笑而不语,看得人心中疑念顿生。后来上网查知,大约明白,三月总是樱花最盛时,此时来见着的鼋头渚应与平时大有不同。鼋,读Yuan,三声。我记得早年到无锡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脱口而出的却是“猪头庵”,后被人纠正,颇为害臊,隐在母亲身后躲了半时。

东汉时的许慎,更夸,说“甲虫推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并将此器评价放入《说文》中,自此天下知名。据文献记载:鼋生存至今已有亿年,这种古者的生物至今仍生活在浙江的一系列水系中,“身呈暗绿色,四缘长首宽厚柔软的肉裙;头部较小,吻短尖,有磊块;背部中间平或下陷;腹部、前外缘和部均呈白色”。鼋头清既然带着“鼋”字,其形其状,自然不会叫人如何意料。其实明代王永积《锡山景物略》说得更为直白—充山之下,有湾,水石激溅,山根尽出,嵯岈苍者,绵亘数十丈许,更有一巨石,直瞰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

涵万轩和绛雪轩不紧不慢地相连着,当中只多了那座赫赫有名的万春桥。这桥身一拱,浑圆着,分出了两道太湖水。旁侧的湖堤上樱花是半开半收的,师傅说可能是去年冬天太冷的缘故,吸的世俗气不足,仍舍不得离了花苞。师傅应比我多见许多次樱花,至少她的案台上留下了些樱花的足迹,前些日子送人的那幅《捧樱图》便叫人心生欢喜,可惜我只瞧了两眼便随那人跑了。此时红色与粉色杂在了一处,果然如一层层的粉云儿裹在树上,又像是棉花糖。满眼望去,鼋头渚已不是许多游记中读到的那样近湖水绿,却是粉嫩得很。

有风吹过,一连串的粉色便往风中扑了去,往人们头上包上怀里乱蹿来等这阵风吹过,树干上仍然粉云多多,地上也染上了香气,耳边阵阵笑意,渐渐朝前。“冬天可没有那么多人,三三两两而已。”师傅突然说,大概是被看樱花的人群给扰了心绪。究竟冬日的鼋头渚到底如何,其实我也不知晓,但应仍是这样的“清水绕山,远山接水,水清山瘦”才是。学学那些老法师,扶一扶栏杆,目四处,非要将天地相接之处收入眼里,大概也不外如是。“雨洗春泥软,山客兴孤。振衣临绝顶,拊掌望平湖。”许多人应该听到过这首诗,字少好记,也将鼋头渚的特点指出,实在是许多导游的心头爱。

去往山顶处,鼋头渚里几乎都是平整的道路。渐渐地,风声略略大起来,刚才满耳的笑声终于随风散去了不少。自然,开始说自己的语言。所以站在山顶,我们看得见风的脉络,一路吹皱了茫茫太湖水,滑出了一道道细碎的痕迹;所以站在山上,脚下红的、粉的雪白的樱花更是如盖,与水映到一处,花枝水影,果然美不胜收。见我赞叹不已,师傅却说,这花枝水影虽美,却不及冬日的蓄势待发来得更有妙处。她说等到冬日,虽然如盖的华云都不见了,但樱花树清癯的枝条上却满满的都是春天要爆出枝叶的树芽,树干又高大,那时一眼望去,就是一山的风姿绰约。

师傅待在鼋头渚山顶处写生,放我四下游走,说好各自散后六时回酒店集合。我喜上眉梢,原以为要对着青天白日悻悻坐上一个下午,因师傅是半路得来的,到现在只允我画线条,却跟不了室外的写生。这下可好,我知道,鼋头渚不远处,便是蠡园。蠡园,因范蠡而出名。民间传说总是希望历史故事有一个完美的结尾,民间也通常对温善的美女们更为宽容,即便史书上没有任何明确可查证的记载,人们也怀着十分愉悦的心情将范蠡和西施配在一起,说范蠡功成身退,带西施西出姑苏,邀游于太湖七十二峰之间。因而湖称蠡湖,园称蠡园。

因人而兴盛者,蠡园不是第一座园宅,也自然不是最后一个。我去蠡园的缘故,自然不是为这段古来佳话,却只为范蠡这一人。《古今医统》中,将范蠡之一生尽数道尽,其受推崇的程度字字句句清晰可辨。或许这也是为何王禹卿父子在民国初年造这座蠡园,许是“聊表寸心”,以敬前人。虽是民国的作品,蠡园仍有江南园林的腔调,在置办假山与水景时仍是花足了心思。濯锦楼前,便是假山群,此处不同于狮子林中许多头小狮子形形色色,只用一个“云”字。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再加留云等等。

加个云字,小假山便有了云蒸雾绕之感,起名人更愿意将假山的最高处名作归云洞,似是每日收发云雾的地方。早早地将白云朵朵盘点盘点放生出去,各自缠绕假山不提,到了晚间,任红霞缠上一阵,乖乖地排队进洞,入眠一阵好睡。站在归云洞上,可见蠡园全景。然登高却不如不登高,因蠡园着实不大,倒不如慢走慢转,方有奇趣之感。我本应更喜欢假山后的那段“桂林天香”,可惜时机不对。阳春三月烟雨遥,却哪里去寻秋冬里迷人的桂香来,真真枉费了那数十株郁郁苍苍的老桂树,我也只能隐隐地自记忆中挑点桂香满怀的片段略解鼻中馋。

此后又走走停停,过月老亭、石拱桥,再过涵虚亭、四季亭,与那“溢红”“滴翠”擦肩而过。闻不到桂花香,迎春花丝毫惹不出我的兴趣,只徐徐朝前,至望湖亭方停下脚步。要说园林,果然凭水增色九分。这是蠡园的西南角。所谓的望湖亭,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攒尖顶,中间绘有双龙戏珠的图案,喜图案的人也称它作“龙凤亭”。立于亭前,可远眺蠡湖,本是领略湖光山色的好地方,可好风景却被此时亭侧那长两三百米的长堤全部抢走。堤上也是云朵丛丛,多株桃树和多棵柳树间杂着参差着,你倒也分不清是绿色的多还是粉色的多,其中红色、紫色的也出来几丛。

绿色鲜绿着,看起来比粉色更招人爱一些,随风的呼吸声甩着枝条俏叶,压住了团团粉云的阵脚。正因有这一处的出现蠡湖的水光即便再明润,风光也被抢走了大半。顺南堤,过月洞门,自是假山必备的长廊。它长米,枕着水岸,又单设了两座水廊桥,生生拉长了线条。又在东边尽头掐了一条栈桥扔进水中,是许你半数时光可独立赏景,便站在湖心亭里。亭中刻“晴红烟绿”匾,同那南堤上的景色呼应,于心上再唤一遍粉白嫩绿色。遥望处,是五层八角的红砖青瓦小塔——凝春。顿时叫人春色满怀,止不住地眉开眼笑。如果你喜欢小编此次的分享,可以在下方留言与小编分享心得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