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无锡马山的灵山圣境景区推出了一个旅游项目,即是拈花湾。经过几年的经营,拈花湾俨然成为环太湖地区的一个现象级文旅产品。拈花湾的成功,首先就来自于命名,灵山会上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的拈花一笑,无疑赋予了拈花湾美好的诗意与通透的禅意。不过,世人对拈花湾的追捧,可能更多还是因为所谓的日本奈良小镇风格。从运营的角度讲,这颇有些出奇制胜,却也是很有违禅意的初衷,正如吴翼民老师所言,景区“就要的爆棚人气、要的兴隆生意、要的缤纷色彩”。
前年春节,我去了一趟拈花湾,除了汹涌的人流和不菲的消费,倒也没有特别多的感受。其实,对于旅游,我还是有着“集邮”的不良嗜好。所以,到拈花湾,也并非真正为了参禅。其实,真要是想体味禅机,又何须跑到圈起来的人造景区呢?所谓,心即是佛,我即是佛。心之所至,真心诚意,才能得到最好的修行。吴老师走出了拈花湾,在外围乡野的蛙鼓声中,又何尝不是找到了真正的拈花湾呢?
蛙鼓拈花湾
文/吴翼民
人们都奔无锡拈花湾日式小镇风情之热闹的市肆、恬静的民宿、夜晚奇幻的灯光、春天如云似霞的樱花……而去,我却发现了这个太湖边小镇的最有味道的应是其自然情致——盈盈的绕镇清波,迤逦于水边的尖尖芦苇、蒌蒿和蓬松水草,往来摆尾游动着的各种小鱼,河滩好奇探首观望着的乌龟,还有就是热闹而此起彼伏的蛙鼓,我不禁为之惊艳、为之陶醉,行行复行行、徜徉其间,久久不欲离去。
太湖不愧为中国山水组合最佳之湖泊,因为山辉川媚,湖畔随便鼓捣一下,就是个绝美的景观,如早年民族工商家们营建的私家花园鼋头渚啦、蠡园啦、梅园啦,皆成湖畔风光;如三十多年前央视外景基地建造的唐城啦、三国城啦、水浒城啦,皆成经典名胜;又如二十年前起历年叠加营建之灵山大佛、九龙灌浴、梵宫、五印坛城、曼飞龙塔等一下成了华东乃至全国的热门旅游景点并升格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当此时也,居于太湖一隅的无锡人没有停下太湖风景的开发利用,终于傍着灵山胜境的日式禅意小镇拈花湾又一下高屋建瓴登场亮相,成为太湖风景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我起始是冲着日式禅意风格小镇去的,或许也冲着那里烂漫的樱花和璀璨的夜色,但到了那里,看到日式建筑群内密匝匝的人流,闹嚷嚷的市肆,樱花林中嘈杂的游人,甚至渲染得过于艳俗的灯光,我有点望而却步了,——应该说景区这么做是对的,就要的爆棚人气、要的兴隆生意、要的缤纷色彩,这些个元素是顺应着普罗大众之审美需求的,然而我大概真是老气横秋了,经不得喧嚣和劲爆,亦受不得五光十色之眩目,所以进得小镇,尽量避开汹涌的人流,在小镇周遭寻寻觅觅,寻觅着契合我心灵的那一丝一缕美丽。
小镇营建者没有忘了抚慰我这样的小众游人,果然在镇的外围拓出了一片芳草茵茵、花径离离、绿水盈盈、小桥蒙蒙、小舟隐隐的境界,在如屏青山的衬托下令人心旷神怡。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景致到处都是,何必迢迢而至太湖一隅的拈花湾小镇来欣赏呢?我说好就好在这片生机盎然的风光就傍着拈花湾、靠着灵山胜境,处在湖光山色的怀抱之中。造园艺术有借景之说,它是借了诸多人造的和自然的风景,自成一处风景呢。能不这样理解么,灵山胜境和拈花湾倘不借了太湖山水宏大的风景想必也大煞风景。
在拈花湾小镇的周遭,我最感兴趣的亮点无疑是蛙鼓。久违了啊,田园风光中最土生土长也最生动活泼的蛙鼓哟!从前凡有农田就有蛙鼓,如今江南许多农村田野因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蛙们已然绝迹了啊。早年我曾在江南农村务过农,每临春夏季节,田野里领衔的便是蛙鼓,——明明是蛙鸣,偏生叫蛙鼓,那鸣声太像鼓声了呀,而且是集了群的蛙鼓,田野里处处皆是,鼓得个沸翻盈天,据说那是蛙们求爱的歌唱,是多声部的大合唱,到处是爱情的咏叹,是做爱的欢愉,而后就是集群的养育后代,即使绝大多数后代未能成活,但毕竟保持了它们称雄田野的优势,遂有年年蛙鼓,处处蛙鼓,遂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拈花湾的蛙鼓虽然不若从前农田蛙鼓那般狂放不羁,但也很有些气势。清晨我踯躅于镇的外围,很快就陷入了蛙鼓的重围之中,这边大鼓劲擂方停歇,那边小鼓急槌又扬起,大鼓小鼓交替奏,恍如蹈入战阵中。我站在清清的池塘边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天籁,不禁迷醉,不禁为之赞叹,赞叹拈花湾小镇在开发风景游览地时非但没有忽视环保,还充分注意了这个关键节点,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归根结底保持了太湖畔的自然生态,这是成功开发风景旅游点的一个范例。
我说拈花湾的蛙鼓是拈花湾最卓著的一个亮点,不知诸君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