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不仅属于他那个时代,他还属于今天孔

作者

一木一浮生A

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鲁迅,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在我的少年阅读经历中,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鲁迅几乎是现代知名作家唯一的存在。中国众多的作家中,只有鲁迅唯一享有大量作品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文这样一个殊荣。

我读鲁迅是从小学时读五十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文学》课本开始的,里面的《故乡》、《社戏》、《狂人日记》让人印象深刻,印象最深的还是插图。《故乡》的插图是版画,画面上“我”和闰土相向而立,插图下的文字截取自课文: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社戏》的插图也是版画,画面是一座石拱桥,母亲在桥上向着桥下说话,桥下一条小木船,坐着几个孩子,一个少年手持一根长篙在驾船。说明文字也是截取自课文: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社戏》是我于鲁迅作品中最喜欢的篇什,象小伙伴让大家偷自己家的罗汉豆的情节太生动了,以至于到了我女儿小学时,我还和她一起读这篇小说,期望她能感受一点江南乡村孩子的乐趣。

小时候偶然还读到一本小人书,故事都是鲁迅《朝花夕拾》里讲到的自己童年的故事。

高中时喜欢上诗词,一会儿是周恩来的“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一会儿是鲁迅的“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那时会郑重其事地把这些诗工工整整抄在自己的笔记本里。

中学语文老师讲课文,先讲时代背景,然后是中心思想,然后是段落大意,最后是生词及词组,这是套路。然而一到鲁迅这里,无论是《藤野先生》、《狂人日记》,还是《祝福》,时代背景就是一个永远搞不清楚的云遮雾障。都说读不懂鲁迅,问题大多出在搞不清时代背景以及把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鲁迅作品。

文革中,出版界凋敝,除了出版红色书籍外,出版最多的就是鲁迅作品,那时书店里见到最多的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鲁迅作品单行本,统一都是浅黄色封面,中间一个鲁迅雕塑头像,可能是发行量太大,书店里库存太多,文革结束后的几年开始降价处理,三四毛钱的书五折出售,一两毛钱就能买一本,我在高中时买过几本,《朝花夕拾》、《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等,上大学以后,一到假期回家,又到书店去找,《华盖集》、《且介亭文选》,陆续收集了十五六本,这些鲁迅小册子在老家一丢就是几十年,今年端午回家,从书柜里翻出来,纸张已经泛黄,却依然完好无损,看到扉页里高中时的题签,不禁感慨时间的飞逝。

大学读中文,现代文学史鲁迅是重中之重,为此把鲁迅的主要作品都读得差不多了。关于鲁迅的评价,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说到:“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是不容置疑的官方最权威的评价,至于那个时代的大学教程所有涉及鲁迅的评价,只是阐释这段论述。

毕业分配到工业部门,单身生活,上班之余,闲暇甚多,自己找书看。我在办公室的柜子里居然找到一套七十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全套二十本,崭新的,看来从未有人读过。下来的那近半年的业余时间,我几乎不用干别的,从第一卷开始,从头到尾通读一遍,有的篇章早已十分熟悉也不放过。除了高中时通读《毛选》五卷,大学时都没有这样通读大部头著作,能这样通读其作品的作家的也只有鲁迅。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时被问道,自己的偶像是谁,我往往会说,我没有偶像,如果一点要有,那只有鲁迅。

鲁迅活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鲁迅创造的文学典型,如阿Q,如祥林嫂,以及人血馒头,已经融入整个人日常的思维和语言,成为不朽的形象。

时光流转,改革开放进行了多年,社会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怀疑鲁迅,甚至出现有人将鲁迅作品称之为“鲁货”;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开始减少鲁迅作品的分量。然而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只要有社会矛盾,人们往往就会发现,鲁迅当年说的是对的,鲁迅一百年前批判过的东西,今天依然存在。鲁迅不仅属于他那个时代,他还属于今天,鲁迅一点也没有过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