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旗帜聚民心深情齐颂家乡美

——曲靖市年农村文艺汇演暨第八届新剧(节)目网络展演综述

林之稳文/图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不断推出优秀艺术作品,培养选拔优秀艺术人才,促进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曲靖市农村文艺汇演暨第八届新剧(节)目展演活动成功举办。本次展演共有53个剧(节)目、余名演职人员参加汇演。本次会演节目紧扣时代主题,突出了讴歌新时代、展示新风采、展现新风尚新风貌的特点。

展演形式新尝试

因疫情的影响,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会演采取线上展演、线下评审的方式进行。年12月24日始,参赛节目分别在“云南公共文化云”“一部手机游云南”“掌上曲靖”“曲靖M”“曲靖电视台”“曲靖文旅”等媒体平台展播。为不断推出优秀艺术作品,培养选拔优秀艺术人才,更好地提升我市文艺工作者的创、编、导、演水平,年12月27日至31日主办方对展播作品进行了评审,评委对节目作了认真评判、撰写评语,对一些有进一步打造提升价值的剧(节)目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相关作者,为作品的更好完善奠定良好基础。

据介绍,网络展播不同于现场展演,网络展播对节目的质量要求更高,是对编、创、演、摄的严格考验,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通过镜头的真实记录,细微的拍摄瑕疵都逃不过观众挑剔的审美眼光。镜头是展现作品艺术魅力的直接媒介,有利于发扬优点,更有利于改进不足,扬长避短是发挥视频作用的重要手段,对于作品的评审更具有公平性,通过此次网络展播,为今后举办相应活动提供了有效参考。展演评审后,选取一些优秀作品在相关媒体平台进行展播,进一步宣传曲靖,展示曲靖良好形象。

鲜红旗帜挺脊梁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是众多仁人志士、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见证,他们用鲜红的旗帜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大型滇剧《梨花依旧》以东川党支部书记蒋开榜带领同志们投身革命历程为题材,深入挖掘革命事迹。作品以“梨园扩红”事迹讲述革命志士高洁的革命情操,“梨花纯洁的白”与“革命鲜艳的红”有机契合,充分展现了纯洁的革命精神。

红军长征曾两次经过曲靖,解放战争如火如荼,革命队伍得到曲靖民族兄弟的大力支持,饱受反动派压迫欺凌的兄弟民族主动拿起武器和红军并肩作战,共同缔造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胜境关下送红军》《送郎参军》《十个鸡蛋》《红军树》《燎原》《出征调》等作品回顾了这一段历史的真实故事,书写了一段感人的军民鱼水情,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小康振兴聚民心

年是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收官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年,战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勇士,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为世界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给出了中国答案,书写了中国精神,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讴歌时代楷模,展现时代风貌,以饱满的笔触书写时代情怀,是文艺工作者的时代职责。

大型花灯剧《出山》,以深度贫困的彝族山寨为背景,在扶贫工作者的努力下,广大贫困村民响应政府的易地搬迁工作,实现从贫困到小康的蜕变。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紧扣主题,以“出山”这一浪漫的笔触,准确而生动地描述了深锁大山饱受贫困的村民,迎来走出深山的重大命运转折时刻,展现了中国脱贫攻坚战的精神力量。

《幸福大道》《满眼春光挡不住》《私房钱》《直播搭档》等作品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反映产业兴旺给山区群众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表现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党员干部形象,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展现了乡村发展战略延伸的美好图景。书写为党旗增辉的时代精神,体现基层党组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大成效。

非遗传承薪火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文化技艺。挖掘、传承非遗技艺,也就留住了文化的根。创新发展非遗技艺,使古老的文化传承有代,才能使非遗技艺发扬光大。

《幸福大道》以当地彝族锅庄舞为切入点,经过创作渲染,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人文风情。锅庄舞本是藏族的特色舞蹈,在会泽民间有彝族锅庄舞流传,当地文艺工作者敏锐的眼光和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使这一璀璨遗珠的光芒得以绽放,同时,为更深入挖掘和研究提供了素材。

民歌是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民歌中数情歌最为精彩,歌曲《情定多依》反映布依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憧憬美好未来的生活场景,为观众带来了另一种风味的精神佳肴。彝族小合唱《麦搓咋》挖掘发展了民族音乐曲调,表达了彝族娶亲对歌的有趣场面,浓浓的爱意尽在歌声与舞蹈之中。水族传统吹打乐《呗绕咕唆》(汉语为《欢乐水家》),以当地水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唢呐吹奏曲《八月桂花香》和《贺喜调》为主旋律,汇集了唢呐、锣、钹、镲、鼓等吹打乐器,其中抛锣的直抛、互抛、旋抛、打抛的演奏颇显难度,水族铜鼓、大小莽筒(既可吹奏,亦可打击)、水鼓都是水族的特色乐器,为观众献上了一台水族传统吹打的视听盛宴。

深情齐颂家乡美

唱家乡,我的歌最甜;说家乡,我的情最真。家乡永远是最美丽的,是永远的乡愁,是无尽的牵挂,尤其是在外的游子。

“樱花开来红艳艳,樱花谷上爱涟涟;樱花红来美如焰,樱花迷人露红颜……”《樱花红樱花美》以翩翩舞姿,与您相邀相约马龙灿烂樱花谷的春天,一起吟唱马龙美丽的樱花,相约那美丽甜蜜的时刻。

泡缸酒是马龙彝家的特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彝族酒歌《请你喝下这碗酒》唱出了泡缸酒的醇美,舞出了彝家的豪爽,喝出了彝家的热情。

宣威火腿历史悠久,名扬海外,是宣威向世界展示出的一张亮丽名片,其发展历史更是源远流长,为宣威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也成就了“火腿之乡”的美名。花灯歌舞《宣威火腿情味长》写就宣威火腿制作技艺传承文化的悠久。

富源古敢是云南唯一的水族之乡。神秘的吞口,多彩的花饭,女声小合唱《水妹》展现了婀娜多姿、清凌似水、勤劳善良的水族姑娘。

此次展演、会演的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作手法精到,作品质量较上一届有明显提升,这与我市注重人才培养工作密不可分。每年一度的创作会,邀请省、市专家进行集中授课,把全市编创人员召集在一起,作者之间相互学习切磋,查找作品的不足,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为作品的进一步提升打造提供了良好舞台。同时,加强对灯光音响、化妆、戏曲、舞蹈、文化馆(站)各业务门类培训、非遗田野调查培训等。“杜鹃花奖”“农村文艺汇演”“新剧(节)目展演”“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等比赛和演出活动,提升了文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有效促进了舞台艺术的发展。

在作品的创作和编导中,作者抓住了作品的切入点,有效地进行艺术加工,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