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端康成与山口百惠看日本物哀之美

从川端康成与山口百惠看日本物哀之美。

谈到物哀之美,我就想起我曾到过的一段话:

“我又想起这样一个故事,在日本明治年代,曾有一个年轻女子跳瀑自杀。她并不是失恋或者厌世,疾病或者绝望,只是因为觉得青春年华太美,不知失去之后如何是好,于是不如像樱花那样,在最美的时刻死去。”

物哀之美究竟是什么呢?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

何为“真情流露”?

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

我们感动于身边一切,你在看樱花时感叹樱花之美,想要永久定格那一刻,这便是一种真情流露罢。

如何去更好的感受日本的物哀之美,我想一定离不开川端康成的小说。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家“泰斗级”人物。他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因此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川端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他的文学底色。

初读《雪国》时,感受到的便是一阵空灵之感,列车穿过无尽的雪山荒原,长长的隧道之后是白茫茫的雪国,岛村来到雪国的温泉旅馆里,试图寻找生活的真实感,却被被那些若有似无,虚幻的美感所吸引。

最后是叶子葬身火海,烈火燃烧,与身后的雪景对比鲜明,岛村却在这一幕中感受到诡异的美感,似乎触碰到生命的真谛,感觉“银河泄在自己心间”。

旁人皆道,读懂了川端的《雪国》,便懂了日本的物哀之美,实则不尽然。

除了久负盛名的《雪国》,川端的《古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何尝不是处处展现出日本的物哀之美。

“凌晨四点半,海棠花未眠。”

寥寥数语,物哀之美淋漓尽致。

提起川端,便不能避开《伊豆的舞女》,这部作品作为他的成名作,完美的展现了川端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刻画人物内心的优点。

《伊豆的舞女》被誉为是“最美的初恋”,哪怕只是萍水相逢,却激起心中的阵阵涟漪,永生难忘。

提起《伊豆的舞女》,便不能避开山口百惠,或许是提起川端作品的影视化,便要提及山口百惠,山口百惠出演过《古都》、《伊豆的舞女》,若说川端将物哀之美用文字展现,那么百惠就将物哀之美实物化。

在豆瓣里百惠版《伊豆的舞女》下有条高赞评论说看完电影突然就懂了日本的物哀之美。

文字之美在于无限的想象力,而影视剧之美在于实物之美,最后山口百惠在岸堤边向三浦友和挥手告别,他们还未表白,更未厮守,可是那样的相逢却感觉已经值得用一生去回忆,这是怎样美好的初恋,也许就像在年少时代的情窦初开,什么话都不用说,就那样淡淡的对视一眼,便能够在后来的无数次午夜梦回中想起。

在蜿蜒山路与潺潺流水间,那样美好的初恋,那年尚且15岁的百惠,那时在岸堤旁目视对方远去,正值美好年华的少女与川端小说的碰撞,未尝不是另一种物哀。

若你想要感受到日本的物哀文化,不妨去翻阅川端的小说或者是品味山口百惠的电影,看完之后,你一定会对身边的一切事物皆报以美好的期盼,韶华易逝,流光容易把人抛,愿你珍惜身边尚且拥有的一切。

感谢阅读,若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