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哀与樱花为什么日本人那么爱自杀一个人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如果你经常居住在日本,你大概会听过日本人时常会念叨的一句话,叫做:花要樱花,人要武士。同时,假如你在日本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你大概也会领略到,在日本,人们对自杀的认识是顺其自然的,它绝不像中国那样对自杀十分鄙视。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

自杀,如果作为一种独特美学,在日本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着。所以我们翻开日本历史,你大概就会发现,如果不是因为外因和环境强迫,日本人自杀的概率确实要比中国人多得多。并且,日本人的艺术作品、美学专著、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甚至动漫里,对自杀的赞扬,将自杀作为一种美来表彰,要比中国人多得多。日本有个文学家叫芥川龙之介就写了篇歌颂自杀美学的小说《菊与刀》,并且,芥川龙之介最后也选择了自杀。另外,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到最后,也选择了吸煤气而自杀。所以从美学上讲,日本人确实存在着一种自杀美学,以至于自杀文化!

这其实要从一种花说起,这种花就是日本樱花。樱花之所以为日本人所喜爱,是由于它与日本文化所推崇的英雄观和价值观有相通之处。樱花的生命很短暂,素有“樱花七日”之说。樱花的花期很短,盛开之时,团团锦簇,热烈灿烂;但几天之后,阵风吹过,樱花花瓣会如雪般静静飘落。至花期尾声,樱树常会在一夜之间落尽繁华,凋落方式是如此干脆决断,宁静素洁,凄美飘落。从樱花而受启发,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所以活着如樱花一般灿烂,而死,则也如樱花般急速衰败,不留痕迹,一刀两断。所以在日本,人们就推崇做花就要做樱花,做人就要做武士,就如古代武士一般:灿烂开放壮烈凋零,这就是日本的美学观,也是日本人最高尚的生死观。从这里,我们就看到了好多日本人选择自杀的美学原因之所在。

由樱花而起,和日本人如此推崇自杀相伴的,就是日本的“物哀”主义。日本人的物哀中的“物”不是指外物,而更多的是指自然万物,如美好地外景,静谧的夜晚等等。“哀”表面理解就是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物哀的一般理解。当然,这种美学在中国唐宋诗里也有体现。

比如中国古诗词中有一些诗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边落木萧萧下”、“平林漠漠烟如织”,尤其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一些诗,比如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等等,都表达了因自然景物而诱发的一种路到尽头一般的哀伤无助情绪,与日本的“物哀”十分类似。然而这样的理解也并不全面,在日本,那种透露着淡淡忧伤的和歌,也是这种物哀美学的真情流露。

其实物哀的含义比悲哀含义更广,举个故事上的例子就是,川端康成写《伊豆的舞女》这篇小说中,“大学生‘我’与舞女两人邂逅之后,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的话,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作者有意识地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这种物哀化发展到极致,进而发展到人的生死的终极问题之时,物哀,便成了日本人自杀的情绪源头。这种情绪源头绝不是过了一代人两代人一样随潮流慢慢就消失了,而是如烙印,深深嵌刻到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人格里头。

不光如此,在近代,物哀美学在日本,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迅速蔓延而消失殆尽,反倒被日本的文学家、艺术家、漫画家、知名导演、戏剧家一再演绎,让起源于物哀没血的自杀观念,都弥漫在日本人日常生活接触到的方方面面之中,不管贫与富,无关显贵与贱奴。

那么,日本人那么普遍不排斥自杀,日本人甚至那么还赞扬自杀,难道是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所致?抑或是到了近代普通民众前途未卜的生活境遇所致?或者更恐怖的是,也许人一出生而来,其本身就带着自杀的基因,只不过是日本人最不特别排斥,并有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自杀美学而已?

所以这个谜,将会慢慢弥漫在很远很远的将来,等待人类的科学、美学、伦理学再发展上升到一个阶段后,再来解释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